政府采购审计是县级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审计范围通常包括审计政府采购预算编报是否完整,执行是否到位,制度运行和管理机制是否严格规范,采购程序是否健全有效,采购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规等。近年来,县级政府采购资金流量大、范围广、环节杂,审计风险较大。如何做好县级政府采购审计,以下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县级政府采购审计重点
剖析近些年开展的政府采购审计,笔者认为政府采购审计大致有如下七个重点:
(一)县级政府采购审计要重点关注采购预算。政府采购支出是单位或部门支出的组成部分,审查采购支出是否纳入单位或部门预算是重要审计程序,要重点关注大额未纳入预算采购支出的申报、审批情况。
(二)县级政府采购审计要重点关注采购资金来源情况。政府采购中心(办)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执行单位,通常比较关注采购资金的具体使用,而对资金来源的合理合规性较少关注。单位或部门采购资金通常来源为财政预算资金或非税收入,但也有少数单位违规将下级单位资金直接转入政府采购中心使用,达到使预算外资金逃避监管的目的,因此审计中要关注采购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
(三)县级政府采购审计要重点关注采购流程。县级政府通常都制定有《政府采购操作流程》、《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审计中要审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无违反采购流程的行为。
(四)县级政府采购审计要重点关注政府办、财政局等关联单位或部门的采购活动。政府办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指挥和协调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通常挂靠财政局,其工作受财政部门领导,经费由财政部门提供。审计中要重点关注政府办、财政局等关联单位采购资金的预算、拨入、使用情况。重点审查有无将“大财政”资金转为“小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非政府采购资金转为采购资金使用情况,非政府采购支出在采购中心列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