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参数
- 产品介绍
- 详细参数
- 商品评价
- 包装清单
- 售后服务
- 常见问题
宁静乐园(精装) 马慧元 著 人民文学 当商品进行补货时,我们将以短信、邮件的形式通知您,最多发送一次,不会对您造成干扰。 |
数量: | |
手机号码: | |
电子邮箱: | |
从宫廷到民间 古典乐评家马慧元细说乐器之王的故事
马慧元的古典乐评在国内散文中独树一帜,不但拥有忠实的大众拥趸,而且备受音乐专业行家们的称赞。她对音乐有着常人所不可及之独立见解,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沙里淘金,撷取真正的宝珠,能以匪夷所思的切入与振聋发聩的言词让读者心灵深受震动。本书是她的第六本书,材料之充盈,观点之新颖,角度之奇特,堪称一绝。
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七篇,谈乐器之王管风琴的结构、制作、调音及其特别的音栓,也谈从库泊兰、斯卡拉蒂、贝多芬、舒曼、阿尔康、马勒等从17至20世纪的音乐大师;第二辑七篇,切入角度极为有趣,有关于练耳的随笔,有对罗森著作的评议,也讲述简乐派鼻祖格拉斯、指挥作曲钢琴三栖音乐家伯恩斯坦、无数作曲大家的老师纳迪娅·布朗热、九位钢琴作曲家和瓜内里四重奏的音乐故事,所涉范围之广、之杂,着实能够吸引绝大多数爱乐、习乐者之眼球;第三辑宛如音乐普及讲座,好音乐坏音乐新音乐旧音乐、音乐心理与音乐学、没落剪影和古典音乐钢琴家……引人浮想联翩。
聆乐、读谱、练琴、读书……
我们的世界正是故人和经典的世界
本书是古典音乐评论家马慧元的音乐随笔集,以“乐器之王”管风琴为主,从王室到民间,以专业的解析一一细说古典音乐大师们的非凡故事,从黯淡到辉煌,从显赫到落魄,音乐与人生惊心动魄至死纠缠的爱恋。
在西方,建造教堂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安置在教堂中的管风琴的数千根音管里*长的那根低音音管。
管风琴曾经是信仰、地位和享乐的象征,并非因为它是“管风琴”而是因为它能发出quan威、多样的声音,时人并无其他选择。而在教堂主宰一切的年代过去之后,管风琴也走进了音乐厅、剧院,甚至溜冰场,作为电影配乐更是颇有意味,比如《星际旅行》中的管风琴音乐:音响从余音袅袅到泰山压顶,与太空中广袤孤寒的景象顿成天作之合。
马慧元:
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市,以软件工程师为职。已出版音乐随笔集《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笔记》《管风琴·看听读》《书生活》《宁静乐园》《音乐的容器》等,并在国内多次举办管风琴音乐会。
路易十四时代的库泊兰
(一)
在《西方的塑造:人与文化》(The making of the West: Peoples and Cultures)一书中,有一则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故事:国王(路易十四)突然拜访某贵族,贵族家中的厨师措手不及,赶紧去订购鱼,第二天久等不至。他跑到自己房间里,将一把剑顶在门上刺向自己的喉咙,努力了三次,成功自杀。刚死不久,鱼就送到了。国王听说后,很有风度地表示了对自己来访的歉意,但这个厨子的位置立刻被别人顶上了。“这是一顿很好的晚餐,之后有小点心,大家散步,打牌,打猎,到处是水仙花香气,到处如魔法般美妙。”这个故事是法国贵妇玛丽·德·塞维涅(Marie de Sevigne, 1626?696)在给女儿的信中写的。
这件事记录了当时法国专制时期的王权之重——怪不得很多人说法国是欧洲的中国。在英国议会闹得热火朝天、力立宪分权(其间查理一世国王被处决)的时候,法国完全是另一番风景。“太阳王”路易十四给自己立下的终身使命就是努力加强专制,让自己看上去闪耀着“神圣的光辉”。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绝对权威下的荣耀”,不光国王,但凡有权的人,都将对他人的控制做到最大化。
路易十四,五岁登基,在位时间长达七十多年(1643?715),世上君主罕有其匹。这个浑身故事的人,据说“哪怕我们有《佩皮斯日记》那样详细的记述,也无法帮助我们了解他。”或许,君王都是难以琢磨的,其性格必然多面,必然处处有掩饰和伪装,必然绝世孤独,也必然集迫害狂、妄想狂、自大狂于一身。
一切都是“据记载”。他天资平常,少年受的教育不佳(跳舞、骑马和餐桌上的文雅倒是绝佳,可惜文化不高),又经历了宫廷和国民的物质匮乏时期,颇受了些委屈。也许是不顺利的少年时代造就了他沉静的气质,加上容貌不凡,连作家拉封丹都赞美他的外表。
当时代他主政的是主教马萨林,据说少年国王不得不经常向他申请一些零花钱,还往往不被满足。虽然他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穿得像一个国王,但在家里,竟然几乎每件衣服上都有洞。整个国家看上去贫困而动荡。他二十三岁,马萨林去世,路易成为真正的国王。这时法国的种种混乱仍层出不穷。路易将马萨林的财产充公,立刻成为一个富有的君主。不过,这个过渡期和路易十三时期红衣主教黎塞留为统一与稳定付出的代价,也可视为日后路易所获的资本。
路易做了很多“城市建设”,也为历史悠久的罗浮宫收藏、委约了很多艺术品。罗浮宫也是法兰西学院的所在地,不过路易在位时最大的工程,是一六六○到一七一○年扩建的凡尔赛宫。花园的设计也体现了“路易的灵魂”,一切都清晰有序,尺寸精确,对称而完美,表明国王可以将自然摆弄得井井有条。它地处离巴黎二十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建造,终成容纳万人的华丽宫殿(不过起居极为不便,很多人认为它没有厕所,一说有)。王族一直住在这里,直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强迫回归巴黎。在这段时间内,它是法国真正的首都。
他经常在宫中举行壮观的典礼、晚会和舞会,其效果不仅是表面的享受——很多有政治野心的贵族被这种奢靡生活软化,据说进宫是仅次于食色的第三大欲望。他们努力仿效路易及宫中的礼仪,担心失宠。路易对谁多讲几句话,对谁略显关注的神色,给谁留了个座位,都会引发贵族之间的明争暗斗。路易每天的晚餐是在宫廷面前演习的,丰盛、冗长而压抑,在场的人没有人敢耳语一句。路易回到自己的房间,女士们逐个来问晚安,之后路易送给大家一个举世闻名的路易牌鞠躬。
凡尔赛宫在当时是路易王权的象征,被俄国、奥地利的君主们纷纷仿效——除了英国。法国人曾打算在法国复制英国人的成绩——立宪、限制君王的权利,但从未成功,直到矛盾大爆发——法国大革命,其巨大的破坏力宣泄了几百年的压抑。
《路易十四的时代》的作者杜兰说:“农民恨他,因为他们被战争带来的重税压垮了;商人恨他,也是因为税收损害着商业;贵族恨他,因为他不承认封建制的种种‘美德’;议会恨他,因为他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王后让大家更恨他,因为她禁止别人批评他。但凡此种种,都没有中断他长达七十年的统治。”他心思谨细,对教堂、戏剧、海军和法庭都盯得很牢,每个环节都亲自控制。“每个小时,他都是国王。”杜兰这样写道。法国在这段时期确实如同升起的太阳,治理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好。
这是一个礼节严格但道德松弛的时代——杜兰说。我猜,这两者也许有那么一点联系。大家期待的美德不是诚实,而是“体面”。丈夫对妻子的不忠只是眨眨眼——当然,他们各自都有情人,只要能负担开销。“别的地方有这样耐心的丈夫吗?”莫里哀说。著名的妓女妮侬(Ninon)和上层社会紧密联系,追求者众。她会弹大键琴,开办沙龙,后来被路易十四邀进宫做客。“性的刺激扩展到头脑,女人在美貌中加入聪明,男人被女人教会文雅的举止、好的品位和得体的谈吐。”
少年的困窘经历造就了路易成年以后拼命奢华的人生,并且,他让法国成了奢侈品行业和种种细腻享受的榜样。一六七二年,法国出现了世上第一家时装杂志。据说我们现在生活中悦目的一切,从考虑购物体验的商店到香水、时装、香槟、折叠雨伞乃至令人愉快的咖啡馆,无处不留存路易十四的痕迹。法国人学会了优雅委婉的谈吐,饭桌上的礼节不断地改进,连争论都不能太激烈。当然,一些粗糙不卫生的习惯仍然保留着,比如不少人往地上吐痰,在罗浮宫的过道里撒尿,国王终生都用手拿食物吃东西,尽管叉子和纸巾已经慢慢流行起来。
欧洲人成了“法国食物、衣服和时尚的奴隶”,巴黎完胜了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这些对手。路易还进口了几百只白天鹅,放养在巴黎对面的小岛上,这样从巴黎到凡尔赛的行人可以一路观看。意大利人、德国人都涌到法国,来完成“追求头脑和身体之雅致的最后一课”。
用杜兰的话说:“过去从未有一个政府像路易十四这样激发、培育并主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也许唯一的例外是古希腊的伯利克里。”黎塞留和马萨林都颇具艺术品位,买了很多画作。路易十四打压动乱的时候,顺便拿走了贵族的收藏。在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既体现了均衡有序的古典理想,又相当到位地体现着巴洛克风格,比如那些繁复无尽的装饰。他每年花八十万里弗来买各种艺术品,四处分赠,既为支持艺术家,也为传播艺术之美。他对待作家、诗人也十分慷慨。他的品位不错,但在今天看来,确实太“古典”了——音乐家库泊兰、画家华托和作家拉辛往往被人放到一起谈论。这种优雅、节制、有序的风格深深嵌入历史,影响着欧洲文明。我猜测,今人对这类艺术风格的品评和度量也许正来自路易十四时代所确立的经纬。而之后艺术之路的变革和反叛,也将它瞄准为清晰的目标。
路易追求的风格,不仅仅是为了象征王权,恐怕也是为了“让法国显得高贵”。不过,十九世纪对之的反动完全是可以想象的,而同样可以猜到的是二十世纪对之的怀念。
无数画作中,自然有路易本人的委约画像。在杜兰的生动描述中,“画家瑞格这家伙是个直肠子。他的面包上的奶酪也来自画画,但他并不是只会讨好的角色。这幅藏于罗浮宫的画像,远看不乏美化,但仔细看来,站在权力之巅和命运之边的国王,显得粗硬而臃肿”。
赵晓生序
在当代乐评家中,马慧元是一位奇人。她专工计算机工程,却在音乐领域有不同寻常的体验与见识。或许正因为是“跨界”,一来发自真心、始终不渝地酷爱音乐,二来或许远距离遥瞰,且不受“界内”各种条条框框技巧法则之捆缚,反能更清晰地看到井底之蛙所不得见之澄阔云天。
我从她的芳名中解读出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信息:
老马,老马识途。她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哪条路上走,在做什么。慧元弹得一手好钢琴,尤其天赐之乐感非勤奋所能企得。但来到北美雪域加拿大,痴迷于巴洛克时代伟大乐器管风琴,从此马蹄踩出巴赫宏广之天籁之声,由巴赫至大库泊兰,由库泊兰而深掘细研整个法兰西精细秀美、不广为人知的管风琴文献。故曰马乃识途之老马。
聪慧,慧眼识珠。她独具一双慧眼,虽跨界评乐,却对音乐有着常人所不可及之独立见解,从大量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沙里淘金,撷取真正的宝珠。她说贝多芬、舒曼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却能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切入与振聋发聩的言词让读者的心灵深受颤动。她最钟情巴赫、大库泊兰和阿尔康,除巴赫大名广传南北东西,恐怕对大数乐界人士而言,知大库泊兰其名而不识其乐,至于阿尔康,说不准连是什么人都弄不清。慧元眼光如炬,不但早著有《北方人的巴赫》,从世人并不了解或时有忽略的角度讨论巴赫为人、思想与作品的方方面面,在这本书中,又专文讨论阿尔康这位在管风琴与钢琴上做出复杂得令人生畏的赋格曲的怪才,材料之充盈,观点之新颖,角度之奇特,堪称一绝。
天元,元亨利贞。慧元下笔,既有典籍之依据,又有个性之诠释,更有文字之犀美。称为犀美,非外露之美。其语言之凝炼,思想之锋利,较之前书又有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足大进。慧元乃极用功读书之人。每日八小时做办公室奴隶,尽职尽力。八小时完了,不但勤练管风琴,把巴赫《C小调帕萨卡利亚与斌格》踩在脚下,还抓紧每一分钟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手捧典籍批阅不已。她广闻众碟,博览群书,却从不死读书,总能从书的字里行间看出别人读了千遍百年也没读将出来的新意思。近来她又迷上英国历史。日复一日做书蠹虫,使她的那支笔充满着千斤顶般的底气,纵横捭阖,收放自如,言必有物,物中见理。
《宁静乐园》是马慧元在计算机工程职业之外所写第六本书。书中三辑,触及与音乐相关的方方面面。
第一辑七篇,谈管风琴的结构和制作,也谈库泊兰、斯卡拉蒂、贝多芬、舒曼、阿尔康、马勒等从十七至二十世纪音乐的大师。别看这几位大名鼎鼎的角儿的正史轶事都早被人嚼烂,但是今天被慧元娓娓道来,令人忽而感动,忽而振奋,忽然沉思,忽然电击,忽而泪雨……
第二辑七篇,切入角度极为有趣,有关于练耳的随笔,有对罗森著作的评议,也讲述简乐派鼻祖格拉斯、美国富有个性的指挥作曲钢琴三栖音乐家伯恩斯坦、无数作曲大家的老师纳迪娅·布朗热、欧洲九位钢琴作曲家和瓜内里四重奏的故事,所涉范围之广、之杂,着实能够吸引绝大多数爱乐、习乐者之眼球。
第三辑像在做音乐普及讲座。好音乐坏音乐新音乐旧音乐、音乐心理倾听演奏路径与音乐学、没落剪影和古典音乐钢琴家……题目多好玩!读慧元书,是遨游音乐海洋,长知识,听道理,赏美文,引发浮想联翩。
该打住了。
老马—聪慧—天元;
老马识途—慧眼识珠—元亨利贞。
大家都来马慧元心灵世界中的宁静乐园,读她写的音乐美文、人世杂文——《宁静乐园》吧!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打印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修改订单”即可,若没有修改订单按钮,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已开通400电话的卖家,您可直接致电卖家。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环球阳光易购在线客服,第三方商家商品请联系商家在线客服。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正常维修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30 日内为您处理完成。
好评度